父母慢性疼痛和孩子的疼痛有關係嗎?

生活狀況可能是一個重大影響

如果你有慢性疼痛,這是否會影響你的孩子是否也有慢性疼痛? 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關於這種聯繫是否存在的研究是混合的。

為了進一步探索這種潛在的聯繫,專家們開始深入探討親子關係。

他們發現,影響家長慢性疼痛與其孩子慢性疼痛之間的聯繫的一個因素是家庭結構(換句話說,他們的生活狀況)。

調查人員在Jama Pediatrics的一項挪威大型研究中發現了這一點。

定義慢性疼痛

該研究的作者在Jama Pediatrics中將青少年後代人群中的“慢性非特異性疼痛”定義為至少每週一次,持續三個月的疼痛。

“慢性多點疼痛”被定義為發生在身體內至少三個位置(例如腹部,背部和頭部)的慢性非特異性疼痛。

對於成人而言,慢性疼痛被定義為發生超過六個月的疼痛(這是一個標准定義)。

父母疼痛對青少年兒童的影響

在這項研究中,超過7000名青少年和年輕人(13至18歲)填寫了關於疼痛的問卷。 調查問卷具體詢問他們在過去三個月內是否經歷過任何痛苦,並且經常(例如“很少”,“每週一次”或“幾乎每天”)經歷疼痛。

然後,超過四萬名成年人完成了回答這些問題的問卷:

由於這項研究是在挪威進行的,青少年和年輕人的問卷可以通過個人識別號碼與其父母的問卷相聯繫(挪威的每個人都有一個)。

在將父母與子女聯繫在一起之後,調查人員剩下5300多名至少有一名父母也參與了問卷調查的青少年或年輕人。

在分析父母及其十幾歲孩子的問卷時,發現母親或父親的慢性疼痛與兒童的慢性非特異性和慢性多點疼痛相關。 當母親和父親報告疼痛時,兒童疼痛的機率更高。

即使研究調查人員控制了性別,年齡和社會經濟地位等變量,這些關聯仍然保持不變。

這是什麼意思?

以上結果表明,父母的慢性疼痛與他們十幾歲的孩子的慢性疼痛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

為什麼? 可能是,患有慢性疼痛的父母給孩子更多的暴露於疼痛行為,使他們更加調和和/或專注於痛苦的身體症狀。 另一個想法是,患有慢性疼痛的父母可能會給孩子更多關注疼痛相關症狀,或者更加過度保護,這可能會影響甚至可能加強孩子的疼痛體驗。

此外,研究作者報告說,父母雙方患有慢性疼痛時,患有慢性疼痛的機率比一位父母(或者沒有父母)患有慢性疼痛的機率更高,這可能表明家人有憂鬱的跡象。

換句話說,外部壓力源可能導致家族性功能障礙,導致多個家庭成員報告慢性疼痛。

家庭結構可能是連接父母與兒童慢性疼痛的因素

除了研究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之外,研究者還檢查了一個可能影響這種關係的變量:家庭結構(生活狀況)。

研究發現,與父母雙方生活在一起的人中,青少年和年輕人的疼痛流行率有所下降。

此外,主要與母親生活在一起的青少年和年輕人中,如果他們的母親患有慢性疼痛,他們患慢性疼痛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十幾歲的孩子主要與他們的母親和他們的母親的新伴侶生活在一起,而不是他們的母親,那麼慢性多部位疼痛(意味著身體的3個或更多區域疼痛)的可能性更大。

另一方面,如果十幾歲的孩子主要與他們的父親(或他們的父親和一個新的伴侶)生活在一起,他們的母親或父親患有慢性疼痛時,患有疼痛的機率增加,但是多個部位在後代與父親的慢性疼痛有更強烈的聯繫。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加強了慢性疼痛的環境方面,特別是在兒童中。 換句話說,當涉及慢性疼痛的經歷時,不僅生物因素在起作用,而且心理社會因素也如兒童一樣與日常生活並相互作用。

研究中的其他有趣點

該研究還發現,與男性兒童或父親相比,更多的女性兒童和更多的母親患有慢性疼痛。 這表明在報告疼痛的青少年和成人之間存在性別差異。

此外,患有焦慮和抑鬱症狀的兒童和他們的父母一樣,更可能患有慢性疼痛。 這是一個常見的發現,通常不清楚首先出現的是什麼,疼痛或焦慮/抑鬱 - 雞還是雞蛋的難題。 疼痛和精神病症狀經常相互影響,造成惡性循環。

最後,隨著教育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母親和父親的慢性疼痛報告都有所下降。 像家庭結構一樣,這支持了環境因素在調節慢性疼痛中的作用。

一句話來自

這項研究不僅支持青少年和年輕人慢性疼痛的多方面性質,而且還表明,在治療兒童慢性疼痛時,需要考慮家庭環境。

如果你有一個患有慢性疼痛的孩子,那麼作為家長的回家就是考慮如何將你的家庭作為一個積極的工具來幫助你的孩子更好地應對他或她的痛苦。 當然,不要單獨承擔這個負擔 - 與您的孩子的醫生和疼痛醫療團隊交談。

>來源:

>美國疼痛協會。 (2012年1月)。 慢性疼痛患兒的評估與管理

> Hoftun GB,Romundstad PR,Rygg M.青少年和年輕成人慢性疼痛與父母慢性疼痛的關聯:來自HUNT研究的家庭聯繫數據。 JAMA Pediatr 2013年1月; 167(1):61-9。

> Palermo TM,Holley AL。 家庭環境對小兒慢性疼痛的重要性。 JAMA Pediatr。 2013年1月; 167(1):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