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遊戲會導致癲癇發作嗎?

了解光驚厥性癲癇發作

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常常擔心閃光燈或是流行電子遊戲和漫畫的圖形是否會導致幼兒驚厥,意識喪失或“咒語”。 這種擔憂的確植根於這樣一個事實,即由於觀看快速閃爍的燈光和快節奏的動畫圖像,成人和兒童已經經歷了真正的醫學記錄癲癇發作。

這些類型的發作被稱為光驚厥性癲癇發作或光敏性癲癇發作。

什麼是照片驚厥癲癇發作?

我們的大腦通過神經元通過有序的電活動相互傳遞信號的過程起作用。 癲癇發作是由大腦正常電活動改變引起的身體驚厥或意識改變,其特徵在於神經元之間的不規則電信號。

有一些已知的觸發器可以使發作更容易發生,包括酒精,藥物,發燒,睡眠剝奪等。 閃爍的燈光和顏色是可能引發癲癇發作的最不尋常的環境暴露。

照片驚厥發作是通過觀察快速閃爍的燈光引起的發作。 有些人可以經歷這種癲癇發作一次,也不會再發生,有些人有一種稱為光驚厥性癲癇的病症,其特徵在於視覺觸發特別引起的癲癇發作。

我們對照片驚厥癲癇知道什麼?

60多年來,有關於電子遊戲或音樂會燈光引發的癲癇發作的零星報導。 在1997年發生的最突出的光驚厥性癲癇發作報告之後,對閃光燈引發癲癇發作的過程進行了更廣泛的研究和更深入的了解。

1997年12月16日,日本至少有700名兒童和成年人去醫院評估在觀看神奇寶貝口袋妖怪漫畫時發生的癲癇發作。

在廣泛爆發時這些緝獲被標記為“口袋妖怪緝獲”。 大多數觀看卡通引發的癲癇發作的人都經歷了很好的康復。 然而,這次事件非常罕見,密切的醫療後續行動幫助解決了發生事件的原因。

根據後續報導,在事件發生前或在事件發生前已經被診斷出癲癇症的人中,約有20%至25%的卡通患者經歷過至少一次癲癇發作。 大多數由卡通快速動畫燈引發的癲癇發作,在5年的隨訪期內沒有再發生癲癇發作。 在12月16日事件之後繼續發作的絕大多數人都是在“口袋妖怪”事件之前已經癲癇發作的人群中的一員。

進一步檢查確定哪種類型的動畫可以刺激癲癇發作,發現交替變化的不同顏色的光如深紅色和深藍色以12Hz左右的速度進行測量可能會引發某些人的癲癇發作。

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快速交替閃爍的彩色燈光可能會導致整合視覺的大腦部分(即枕葉)出現不穩定的電活動。 這種不規則和多動的枕葉電活動可能會傳播到大腦的其他區域,引發驚厥性癲癇發作和/或意識喪失。

照片驚厥性發作比。 照片驚厥性癲癇

有些患有癲癇症的人,甚至有些沒有癲癇症的人,可能會遇到由強光或快速閃爍燈光引發的驚厥性驚厥。

照片驚厥發作是一種由視覺觸發引發的癲癇發作。

另一方面,照片驚厥性癲癇是當患有癲癇的個體特別容易在暴露於某些類型的光或圖形時發生癲癇發作。

然而,儘管暴露於迅速交替閃爍的燈光會引發人的第一次發作,或者可以發現光驚厥性癲癇的診斷,但暴露於閃光燈或快速移動的圖形不會導致發生光驚厥性癲癇症。 沒有證據表明閃光燈可以導致沒有癲癇的人發展癲癇或開始與視覺觸發無關的癲癇發作。

如果光線困擾我的眼睛怎麼辦?

對於許多人來說,閃爍的燈光,明亮的燈光會引起頭痛,頭暈或眼睛疼痛。 這通常被稱為光敏性。 光敏性是相當普遍的,它並沒有被發現與光驚厥性癲癇發作有關。

我應該怎麼做照片驚厥癲癇發作?

總體而言,光驚厥性癲癇發作並不常見,估計有1-3%的癲癇患者,並且很少影響沒有癲癇症的患者。 在發生不尋常的'口袋妖怪'爆發之後,對被認為是負責任的燈光和圖形的理解基本上阻止了常規使用觸發袖珍怪物緝獲的閃光燈類型,並且沒有進一步廣泛報導的神奇寶貝事件系列或任何其他系列。

然而,偶爾有報導稱視頻遊戲,計算機,現場娛樂或屏幕節目中閃爍的燈光引發了癲癇發作,甚至閃爍的應急車燈。 這些視覺觸發都與癲癇患者甚至無癲癇患者的驚厥性發作有關。 因此,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最好仔細選擇和監控孩子的電腦使用和娛樂。 事實上,新的令人興奮的工具甚至允許富有想像力的兒童和成人創建自己的視頻和遊戲,這可能會引入不尋常的視覺效果。

一句話來自

如果您或親人經歷過一次癲癇發作,重要的是要及時進行醫學評估。 癲癇發作需要專家的醫療護理,並可能需要藥物治療。 癲癇發作可能是癲癇或其他醫療狀況的徵兆。

如果你患有癲癇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並定期服藥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避免癲癇發作,從而導致身體傷害。 癲癇是一種常常令人擔心和誤解的醫學疾病 。 然而,癲癇患者可以過上長期,健康和有生產力的生活。

>來源:

>在日本觀看電視動畫節目“口袋妖怪”時引發的光敏性癲癇發作,Ishida S,Yamashita Y,Matsuishi T,Ohshima M,Ohshima H,Kato H,Maeda H,Epilepsia。 1998年12月; 39(12):1340-4

>在光敏性癲癇患者中抑制性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恢復。 Bocci T,Caleo M,Restani L,Barloscio D,Rossi S,Sartucci F,Clin Neurophysiol。 2016年10月; 127(10):335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