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頭瘤病毒和肺癌之間有聯繫嗎?

HPV或人類乳頭瘤病毒最常被認為是宮頸癌病毒。 然而,HPV遠遠不止於此。 有超過150種HPV。 這些類型中有40多種可以通過性傳播。 這些病毒導致從普通皮膚疣生殖器疣癌症的一切。

已發現與HPV相關的癌症數量呈上升趨勢。

已經顯示性傳播的HPV感染不僅引起宮頸癌。 它們也會導致陰莖癌肛門癌喉癌 。 最近的研究也顯示,HPV和肺癌之間甚至可能存在關聯。

當然,吸煙是西方世界肺癌的主要原因 。 但是,它不是肺癌的唯一原因。 石棉,氡和其他吸入性毒素也與肺癌有關。 所以有幾種傳染病。 此外,遺傳,行為和其他因素都在肺癌的發展中發揮作用。

HPV和肺癌

科學家假設HPV可能與至少一部分肺部腫瘤有關,這應該不足為奇。 HPV不僅已知會導致癌症。 在與肺相鄰的組織中發現了與HPV相關的癌症 - 例如咽喉和扁桃體。

換句話說,HPV既可以接觸肺細胞,又可以使細胞癌變。

事實上,許多研究已經證明HPV與肺癌之間存在關聯。 但是,這一聯繫仍然存在很大爭議。 對各種肺癌的研究未能在其腫瘤樣本中顯示HPV DNA。

這些結果可能看起來矛盾,並讓人質疑他們是否應該信任科學。 儘管如此,這種似乎可以解釋的爭議有幾種方式。

  1. HPV在世界某些地區比其他地區更可能與肺癌相關。
    這個解釋非常合理。 不同地區的HPV類型流行程度差異很大。 其他與HPV感染有關的癌症如宮頸癌的發病率也是如此。 薈萃分析的數據也支持這一觀點,該研究發現HPV和肺癌研究的結果因地區而異,但在特定地區似乎更一致。 HPV相關肺癌似乎在亞洲比歐洲更常見。
  2. 在肺癌腫瘤中發現HPV的研究已經受到病毒DNA污染。
    在某些情況下這當然是可能的。 然而,大量研究發現HPV與肺癌之間存在關聯,因此不可能發生污染。
  3. 在肺癌腫瘤中沒有發現HPV的研究沒有以正確的方式尋找HPV。
    如果科學家在腫瘤中尋找特定類型的HPV並選擇錯誤類型尋找,這可能是一種解釋。 這也可以解釋如果他們選擇低效的病毒檢測方法,HPV可能會在肺癌樣本中被遺漏。 此外,你必須測試正確的腫瘤。 畢竟,只有一部分肺癌可能與HPV相關。 因此,選擇錯誤的病例來檢查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沒有發現病毒。

很可能,這是第一個將被證明是真實的解釋。 肺癌不像宮頸癌,絕大多數病例是由HPV感染引起的。 相反,顯示肺癌與HPV之間關聯的研究僅在部分腫瘤中發現了病毒。 與HPV相關的肺癌數量在地理位置和腫瘤類型上有很大差異。 此外,即使是肺癌和HPV之間強烈關聯的研究,也很少發現超過10-20%的樣本病毒。

這是一個重要的提醒,大多數類型的癌症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原因。

他們也可以有各種不同的結果。 雖然吸煙在全球仍然盛行,但它仍可能仍是肺癌的主要原因。 然而,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少的人吸煙,那麼我們可能會發現,更多的肺癌仍與其他原因相關 - 包括HPV。

喉嚨和口腔癌已經出現了這種病因性轉變。 每年的百分比似乎與病毒感染有關。 幸運的是,這種轉變也與喉癌存活率增加有關,與HPV相關的喉癌似乎不如其煙草相關癌症致命。 HPV相關性肺癌是否也存在類似的生存差異仍有待觀察。

資料來源:

Goto A et al。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感染肺和食管癌:485亞洲病例分析。 J Med Virol。 2011年8月; 83(8):1383-90。

Wu DW et al。 通過改變p53-DDX3途徑降低的p21(WAF1 / CIP1)與早期人乳頭瘤病毒相關肺癌的無復發生存期較差相關。 臨床癌症研究。 2011年4月1日; 17(7):1895-905。 電子雜誌2011年2月16日。

Koshiol J等人 人類乳頭狀瘤病毒在肺腫瘤組織中的評估。 J Natl Cancer Inst。 2011年3月16日; 103(6):501-7。 電子雜誌2011年2月3日。

Joh J等人 人乳頭瘤病毒(HPV)和梅克爾細胞多瘤病毒(MCPyV)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 Exp Mol Pathol。 2010年12月; 89(3):222-6。 電子書2010年8月7日。

Aguayo F et al。 亞洲人肺癌中人類乳頭狀瘤病毒16的存在和身體狀況。 感染代理癌症。 2010年11月16日; 5:20。

Mehta V et al。 口腔和口咽癌的基於群體的分析:組織病理分化,生存和患者人口統計學的變化趨勢。 喉鏡。 2010年11月; 120(11):2203-12。

Srinivasan M等人 原發性肺癌中人乳頭瘤病毒16型和18型 - 一項薈萃分析。 致癌作用。 2009年10月; 30(10):1722-8。 Epub 2009年7月20日。

卡斯蒂略A等人。 三個拉美國家肺癌中的人乳頭狀瘤病毒。 Oncol Rep.2006 Apr; 15(4):8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