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細胞在癌症中的作用

嗜酸性粒細胞是一種在骨髓中產生的白細胞,佔白血細胞總數的約5%。 嗜酸性粒細胞可以在血液中循環,也可以在體內其他器官的血管外發現。 相對於其他器官, 胃腸道(GI)的嗜酸性粒細胞數量通常最高。

嗜酸性粒細胞的功能

嗜酸性粒細胞可保護身體對細菌和寄生蟲的殺傷作用,但當它們不正確地反應並導致體內過敏和其他炎症反應時會引發問題。 例如,食物過敏可能導致太多嗜酸性粒細胞聚集在消化道內,這可能導致腹瀉和胃腸道細胞受損等症狀。

嗜酸性粒細胞是先天免疫系統的一部分,這意味著它們可以“非特異性地”破壞它們在體內遇到的任何入侵者,例如細菌和寄生蟲。 非特異性意味著嗜酸性粒細胞不必特意識別入侵者,而只是將入侵者識別為不應該存在並應該銷毀的東西。

當嗜酸性粒細胞太多時

當大量嗜酸性粒細胞被分派到身體某個部位,或者當骨髓產生過多嗜酸性粒細胞時,就會出現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可能源自各種疾病,疾病和因素,包括:

此外,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可能會對某些癌症產生反應,包括:

嗜酸性粒細胞和結直腸癌

對過敏反應,真菌和寄生蟲感染,藥物和某些類型的癌症的正常反應期間,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的數量可能會增加。

2011年發表在“臨床腫瘤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檢查了外周血中嗜酸粒細胞與結直腸癌發病率之間的關係。 研究人員發現,較高數量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與大腸癌死亡風險降低相關,尤其是從不吸煙的男性患者。 雖然該研究無法確定解釋這種關係的機制,但一種合理的理論是更活躍的免疫系統可以降低發生結腸直腸癌的風險。

2014年在“現代病理學”雜誌上發表的另一項研究著眼於嗜酸性粒細胞如何預測結直腸癌患者的預後。 儘管結直腸癌的分期通常基於腫瘤本身, 淋巴結受累和轉移灶的存在(癌症擴散至其他部位),但通常兩名分期相同的患者的預後差異很大。

本研究的作者檢查了結直腸腫瘤內或周圍的嗜酸性粒細胞水平是否有助於預測結局。 他們得出結論,原發性結直腸腫瘤周圍的嗜酸性粒細胞數量增加與患者預後改善相關,並應在腫瘤檢查時對其進行常規計數。

資料來源:

現代病理學。 2014年9月12日。“癌週嗜酸性粒細胞預測結直腸癌復發。”

臨床腫瘤學雜誌 29:2011。 “大型普通人群隊列研究中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和結腸直腸癌死亡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