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是什麼原因?

通常,嗜酸性粒細胞佔外周血白細胞的1%至3%(即循環白血細胞),或每立方毫米350至650個。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被定義為血液中異常高數量的嗜酸性粒細胞。 當每立方毫米有少於1,500個嗜酸性粒細胞時,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被認為是輕微的,中度為每立方毫米1,500至5,000個,而如果每立方毫米有超過5000個嗜酸性粒細胞,則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是嚴重的。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有許多可能的原因和條件。 最常見的原因涉及過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或腫瘤性疾病(癌症)。 為了查明原因,病人的病史和體檢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對於提供最初的線索。

藥物經常出現過敏反應。 任何藥物都可能是負責任的,但通常抗生素或非甾體抗炎藥(NSAIDs)與外周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有關。 當過敏性嗜酸性粒細胞炎症發展時,可能會出現皮疹,發熱和肺部浸潤。

對於在出國後出現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患者,通常會懷疑感染原因。 蠕蟲感染與嗜酸粒細胞增多有關。 稱為Loeffler's綜合徵的一種這樣的病症的特徵在於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瞬時肺浸潤,以響應蠕蟲幼蟲通過肺部。

真菌感染,其他寄生蟲感染和肺結核也與嗜酸粒細胞增多有關。

關於惡性腫瘤可能是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原因,血液(血)惡性腫瘤可能是嗜酸性粒細胞。 對於淋巴腫瘤,可能存在反應性嗜酸粒細胞增多症。 周圍嗜酸粒細胞增多也可能與實體器官惡性腫瘤發生。

嗜酸粒細胞增多也可能與某些結締組織病乾燥綜合徵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關 。 存在各種可能與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相關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或全身性病症。 雖然這些疾病通常被認為是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一個較不常見的原因,但診斷醫師必須考慮這種可能性。 我們來看幾個。

嗜酸性粒細胞肉芽腫伴多血管炎

伴有多血管炎的嗜酸性肉芽腫病,以前稱為Churg-Strauss綜合徵的病症,被歸類為系統性血管炎 。 據Johns Hopkins血管炎中心介紹,該疾病於1951年由Jacob Churg博士和Lotte Strauss博士首先描述為哮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發熱和“各器官系統伴隨血管炎”的綜合徵。

嗜酸性細胞性筋膜炎(亦稱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性瀰漫性筋膜炎)

嗜酸性細胞性筋膜炎是一種罕見的疾病,其中皮膚和皮下組織變得疼痛,發炎和腫脹,並且在手臂和腿部逐漸硬化。 診斷依賴於皮膚和筋膜的活組織檢查(肌肉上和肌肉之間的堅韌纖維組織)。 由於特徵性硬化和增厚,它必須與硬皮病區別開來。

嗜酸細胞性筋膜炎的治療通常涉及使用皮質類固醇 (通常為口服潑尼松 )。 雖然原因尚不清楚,但在許多情況下,似乎有一個涉及勞累的突發事件。

嗜酸性肌痛綜合症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肌痛綜合徵是異常高數量的嗜酸性粒細胞引起神經,肌肉和結締組織炎症的疾病。 主要的抱怨是伴隨著疼痛,皮疹,腫脹,咳嗽和疲勞,嚴重的肌肉疼痛惡化。 與健康補充劑L-色氨酸相關之後,該病在1989年首次發現

該補充品已被禁止,但在人們死亡之前不予處理。 有嗜酸性肌痛的病例與L-色氨酸無關。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綜合徵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綜合徵的特徵是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每立方毫米有超過1500個嗜酸性粒細胞,持續6個月或更長時間,引起器官系統受累,但沒有寄生蟲,過敏或任何其他明顯的嗜酸粒細胞增多。 症狀取決於涉及哪些器官。 診斷包括排除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的其他原因,以及骨髓和細胞遺傳學檢測。 治療通常始於潑尼松。

資料來源:

嗜酸細胞增多症:風濕病學家的診斷評估指南。 Akuthota et al。 風濕病學家。 2015年6月15日。
http://www.the-rheumatologist.org/article/eosinophilia-a-diagnostic-evaluation-guide-for-rheumatologists/

約翰霍普金斯血管炎中心。 2015年8月8日。
http://www.hopkinsvasculitis.org/types-vasculitis/churgstrauss-syndrome-css/

嗜酸性細胞性筋膜炎。 Rula A. Hajj-ali,醫學博士默克手冊。 2015年8月8日。
http://www.merckmanuals.com/home/bone-joint-and-muscle-disorders/autoimmune-disorders-of-connective-tissue/eosinophilic-fasciitis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綜合徵。 Jane Liesveld博士和Patrick Reagan博士默克手冊。 2015年8月8日。
http://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hematology-and-oncology/eosinophilic-disorders/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