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烹調油過敏

對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芝麻油過敏

過去幾十年來, 食物過敏日益普遍,現在影響到近4%的人口和8%的兒童。 最常見的食物過敏包括牛奶,雞蛋,花生,大豆,小麥,海鮮和堅果。 由於食物過敏反應可能嚴​​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嚴格避免肇事食物極其重要。

概觀

不幸的是, 加工食品和預製食品中隱藏的食物過敏原很常見,這導致了意想不到的食物過敏反應。 各種植物油用於製備許多加工和製備的食物,過去多年來對這些油的過敏反應有各種報導。 雖然植物油可能實際上代表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或棕櫚油,但在許多情況下,預製食品可能僅將這種成分列為“植物油”。

一般來說,植物油是高度精煉的,這意味著它們以這種方式加工以去除粗(原始)形式中存在的大部分蛋白質。 食物中的蛋白質作為過敏原起作用,並且由於食物的攝入而導致過敏反應。 植物油的精煉將蛋白質的量減少了大約100倍,這顯著降低了植物油引起過敏反應的機會。

不幸的是,原油和一些精煉植物油確實含有一些植物蛋白,這可能會對食物過敏的非常敏感的人造成過敏反應。

花生油

過去幾年花生過敏現象越來越普遍,現在影響到居住在西化國家人口的1-2%。

避免花生是相當困難的,並且它通常是許多預製食品中隱藏的成分。 花生油通常用於烹飪和食品加工,並且可以以粗製(通常稱為“美食”,“冷壓”或“生”)和精煉(也稱為“熱處理”)兩種形式提供。 花生油的精製過程實際上消除了花生蛋白的存在; 雖然即使是粗製花生油也含有微量 - 每毫克微克 - 花生蛋白。 大多數患有花生過敏的人在吃了50到100毫克花生蛋白後才會出現過敏反應 - 這意味著一個花生過敏的人可能需要消耗公升的粗花生油來引起過敏反應。 事實上,1997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花生過敏患者在食用不同量的粗花生油後,經歷了過敏反應(均相當輕微),不到10%。 研究的62名患者中沒有人對精煉花生油有反應。

2008年發表的另一項研究試圖確定來自花生過敏人群的血液樣品中的花生過敏抗體是否會與花生油中發現的花生蛋白反應,稱為免疫印跡。

確實發生了反應,但僅在具有極高水平的花生過敏抗體的血液樣品中發生。 重要的是要認識到,這項研究看血液測試,而不是一個測試,看看花生過敏的人會吃花生油後會發生過敏反應。

豆油

儘管在醫學文獻中報導了大量的含有大豆油的食物以及藥物的過敏反應病例,但關於大豆油和過敏反應的信息較少。 與花生類似,原油大豆油可能含有比精煉大豆油更多的蛋白質。

雖然大豆被認為是一種常見的食物過敏,但它對幼兒來說更是一個問題,成年人經常會長生不老。 事實上,在我執業過敏/免疫學10年的過程中,我相信我只能回想起看到一兩個成年人患有嚴重的大豆過敏症 。 這可能是我們沒有看到更多關於大豆油食物過敏的報導的原因。

葵花籽油

向日葵種子過敏不是特別常見,儘管我近期在我的實踐中看到少數患者使用這種食物過敏。 儘管1986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食用葵花籽後2名患有已知過敏反應的患者中,粗製或精製葵花籽油沒有反應,但在醫學文獻中有一些關於葵花籽油經歷過敏反應的人的報導。

芝麻籽油

芝麻近年來已成為一種更常見的食物過敏,並且像花生過敏一樣,由於芝麻過敏,嚴重的過敏反應相當普遍。 芝麻籽油與許多其他植物油不同之處在於其用作食品調味劑。 由於這個原因,芝麻籽油通常是麤品,因此含有顯著的芝麻蛋白質。 在醫學文獻中已經報導了對芝麻籽油的過敏反應,因此芝麻種子過敏的人應該嚴格避免芝麻籽油。

其他植物油

有許多其他植物油用於烹飪和準備食物。 這些包括玉米油,紅花油,菜籽油,棕櫚油,棕櫚仁油和椰子油。 除了1994年發表的一份嬰兒配方奶中含有的單一椰子油過敏報告之外,沒有關於這些植物油對醫學文獻發表過敏的報導。 這些油很可能是精煉的,因此幾乎不含可引發過敏反應的蛋白質(如果有的話)。

因此,如果某人對獲得植物油的特定食物(例如花生,大豆或向日葵)過敏,應避免使用原油。 鑑於成品油含有很少或不含蛋白質,因此對這種類型的油應該是安全的。 對於芝麻籽油或任何其他用於調味食物的植物油,芝麻籽過敏的人應避免食用芝麻籽油。

閱讀有關對食品添加劑和防腐劑過敏的更多信息。

資料來源:

Ramazzotti M等人。 精製油中蛋白質含量的分析研究:食物過敏的影響。 食品和化學毒理學。 2008; 46:3383-8。

Crevel RWR等人。 精煉植物油的過敏性。 食品和化學毒理學。 2000; 38:385-93。

Hourihane JOB等人。 花生過敏患者花生油過敏原的隨機雙盲交叉挑戰研究。 BMJ。 1997; 314:1084。

Kanny G等人。 芝麻籽和芝麻籽油含有越來越重要的被掩蓋的過敏原。 過敏。 1996; 51:952-7。

哈爾西AB,等。 葵花籽油對向日葵種子敏感的患者沒有過敏性。 J Allergy Clin Immunol.1986 Sep; 78(3 Pt 1):408-10。